也不知道為什麼?只是突然有一天就迷上作皂....“一些些冒險犯難的精神+期待皂化過程的小焦慮”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....
持續、緩慢、製皂中...沒作品時,整理整理過去或現在出走的紀錄,當成自己的回憶錄;或者把看過、挺有感覺的書分享分享心得...還沒設置留言版,如果有話想跟Jess說的,任何一篇文章下面回應,Jess都看得到哦~


2010/11/09

《澎湖》馬公市‧古蹟巡禮(下)

本想從南海二島回到馬公的南海遊客中心,再視情況決定下午要不要安排行程,結果…想要去的海上牧場竟然都額滿了,這是…什麼個情況?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啊,因為那天是星期一耶,我們以為…大家都回去上班了,應該沒人跟我們搶,沒想到…大家都跟我們一樣愛玩,最後我們決定把馬公市沒逛完的古蹟逛逛,然後晚上再去夜釣小管。

澎湖天后宮位於馬公市的中央里,建廟於明代時期,是全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媽祖宮,至今已有300多年。澎湖天候宮方位採坐北朝南,建築由前殿、正殿、清風閣三進帶左右護龍的縱深配置組成,由於基地呈陡坡下降,建築物自前埕向後級級昇高,從側面觀之,山牆高低起伏,可說是天后宮建築的特色之一。


天后宮一般稱為媽祖宮,澎湖馬公市早期地名「媽宮」就是由此而來,天后宮供奉的主神天上聖母,一般稱為媽祖或媽祖婆,是臺灣民間信仰最虔誠普遍的神明之一。早期臺灣拓墾移民,自閩粵而來,經常與驚滔駭浪為伍,為保佑安全渡港,特別崇拜媽祖。清康熙22年(1683年)施琅率領水師攻打臺灣,將臺灣收入版圖後,將戰功歸於媽祖庇佑。


自清代以來,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,日治時代大正8年(1919年)重修時,在祭壇下挖出「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」碑。大正11年鑑於媽祖宮當時已墻垣頹圮,不堪為奉祀之所,故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,現存天后宮形貌即該次重修之貌。

澎湖天后宮外的古榕

施公祠位在馬公市中央街1巷10號,原稱施將軍廟,本祠位在媽宮澳東街與海壇館為鄰,主要祭祀「清朝靖海將軍施琅」,施公祠由高聳的院牆與左右間仔、正殿所組成,進入院門後即為中庭,正殿前有一開敞的拜庭,正殿屋頂為燕尾式屋脊,兩旁間仔是單脊硬山式馬背,屬於澎湖傳統的合院格局。

施公祠

這個萬軍井我找了很久,一直到最後一天晚上到這兒買名產時才不巧被我看到,在小巷的黑暗一角裡。清康熙21年施琅率軍駐紮福建的平海準備征伐臺澎之際,即散播媽祖庇佑,湧泉濟師之語來振奮人心。雍正13年澎湖廳通判周于仁撰《澎湖志略》,將平海神跡傳說附會到澎湖之上,因此民間就把位於澎湖天后宮東側的此井稱為大井,又稱萬軍井或師泉井。不過來到這會發現:現在這井用了一個不銹鋼蓋封住,而且夜裡也沒照明,看起來一點兒都不起眼。

右邊那個就是萬軍井,而且這張是開閃光才照得起來的...知道有多暗吧>''<

這裡有一條摸乳巷,是過去兩間古厝間以咾咕石牆圍成的一條小巷,因為很窄所以有摸乳巷之稱。不過現在的咾咕石牆已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洗石子牆,而據聞巷道也拓寬了,不是過去那麼窄了。

摸乳巷旁有一間摸乳茶...@@"

馬公市的中央街,俗稱「街內」,是台灣地區現存最早的漢人聚落,這是一條很有味道的舊街,街道旁有一些民宿及商店,可以邊走邊逛,我想如果住在這裡也很不錯。以中央街為背景照了這張相,竟有點似曾相似,跟金門的...那條街有點像說,午后的中央街,雖然靜謐,不過過往風華卻被街旁兩側隨意停放的機車給破壞了。

街內

馬公四眼井俗稱四孔井,可能開鑿於明中葉,距今約400多年,水量豐沛,內徑寬1.4米,為了維護汲水安全及秩序,於是在上面舖設長約2.2米、厚約9公分的石板條六片,並挖鑿內徑約36公分的井口四個,據傳中央街的舊名大井街,就是因為這口井而得名。

四眼井
乾益堂藥行位於四眼井旁。來看四眼井當然要順便買一下藥膳茶葉蛋跟豆干吃吃囉~好好吃喔,連蛋黃裡都有入味喔。

一定要買的啦~我超愛吃蛋跟豆乾說...

乾益堂藥行本身就是一棟具藝術風範的建築物,建於1918年,正面採巴洛克風格,二樓陽台則是歐式,店內卻是傳統的風格,是融合中、西、南洋風的建築。

乾益堂藥行

我們一邊吃著藥膳蛋跟豆乾,一邊走到這顆敬老樹,這是編號11的老樹,樹齡106年,樹高7.5公尺、胸徑1.3公此、胸圍2.7公尺、樹冠面積95平方公尺。


逛完馬公市之後,我們計畫去看看位在篤行十村的張雨生紀念館及潘安邦故居,於是再度經過了順承門,順承門是媽宮古城六個城樓裡惟一有敵樓的,中國燕尾式斜頂,連接古牆城遺址跟觀音亭園區。這條道路十分僻靜,前一晚我們要去觀音亭看虹橋時就走這條路,說真的夜裡還真的有點給他恐佈耶,暗摸摸、路燈稀落...而且行經的眷村根本沒人住。在順承門下的路旁,有一條掛著貓咪跟竹片的掛飾,我不知道那是啥,但覺得有點像是風鈴,再往前些也有一大片,有點像是許願掛的竹片。

順承門


張雨生紀念館,張雨生1966年出生在澎湖馬公市篤行十村眷村,父親是退伍軍人,母親是泰雅族原住民,他曾在澎湖念小學,9歲時舉家遷臺,所以真正講起來張雨生在澎湖生活僅有9年而已。

張雨生紀念館

張雨生故居馬公新復里2巷22號,如今為張雨生故事館,館內依雨生的童年生或、求學成長、步入歌壇及媒體報導等主題陳列。我們到的時候是星期一,資料上寫星期一是休館,不過館內並無管理人員,館口更是大門洞開,於是我們仍悄然入內參觀。一踏進中庭,雨生的歌聲悠然傳出...


篤行十村建於日據時期,當時為砲兵大隊之宿舍,整體建築充滿日式風格,大多以木構建材為主,搭配低矮的日式煉瓦舖斜頂,沿著緩坡而建,小巷縱橫交錯,是全國最具年代的眷村。


配合眷村改建計畫,此村現已遷移,倚村而鄰的就是軍事營地,在夏日午后裡,穿梭在這巷道裡,只傳來足下腳步聲,風華盡褪的昔日眷村,如今只剩寂寥的空屋。


小巷裡古榕獨自守著石灰矮牆。

篤行十村出了兩位歌壇名人,除了張雨生之外,另一位就是潘安邦,他的一首著名歌曲就是外婆的澎湖灣。這裡是潘安邦故居入口,其實就在張雨生故事館附近。外婆的澎湖灣所寫的澎湖灣位於金龍頭海岸,潘安邦的外婆其實是住在馬公市的中央里,其老屋已被拆除。

外婆的廚房

潘安邦的歌跟畫






頗具價值的黑膠唱盤

這些都是潘安邦過去出的唱片
潘安邦跟外婆的雕像,其實我們到這兒時,這個公園正在進行整修工程,不過看不出來是在進行怎樣的工程。


接著,我們又繼續往前騎,來到了位在馬公市區的西濱的觀音亭休閒區,觀音亭是澎湖四大古廟觀音廟所在地,西元1949年海豚亭跟休閒海堤陸續興建之後,蛻變為休閒遊憩地。

觀音亭

觀音亭休閒區的海豚亭

這裡我們在第一天夜裡來過一次,這次則選在午后再次尋訪,白天的西瀛虹橋沒了夜裡的璀璨光彩,而且其實我覺得這個海堤有點破壞美感,西瀛虹橋之名取自於觀音亭「西瀛勝境」之美名,因而命名為「西瀛」虹橋,在這裡可以遠眺西嶼落霞美景,我們又在海堤邊坐了一下,看著海堤邊上玩水的小孩們嘻戲。


有點破壞美景的海堤



晚上去了民宿老板娘建議的長進餐廳,長進開業超過30年,這個是送的開胃菜--丁香魚乾,很好吃,沒有臭腥味,我很愛。

丁香魚乾

明蝦沙西米,老板娘推薦的,碰運氣才吃得到的菜色,上桌時蝦子的眼睛還在古碌碌的跳...

明蝦沙西米

老板娘人很豪氣,上了菜她直來叮囑要如何吃才好吃,那種感覺就像是很怕我們不會吃,浪費了她精選的食材似的。小冠哈碳烤牡蠣哈很久,但因為陰錯陽差我們沒去成海上牧場,就不能碳烤牡蠣吃到飽,於是問老板娘有沒有碳烤牡蠣,老板娘稍有不屑的臉色,因為她覺得那個碳烤的牡蠣只是養殖的,於是推薦了這道牡蠣煎餅。

牡蠣煎餅

這道紅蟳粥真的爆好吃,鮮美的紅蟳煮出來的這道粥品,真是絕品,不但是紅蟳好吃,粥也好吃。ps.後來才知道這道是他的招牌菜,超讚!大推!

爆好吃的紅蟳粥

澎湖絲瓜原產於熱帶亞洲,屬於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,在大正14年引進澎湖,因適應良好而成為澎湖著名的蔬果。澎湖絲瓜種植不搭棚架,讓其附著菜宅石牆生長,因此外形肥短略呈彎曲,煮湯清甜不濁、快炒香脆,和臺灣本島絲瓜口感不同。

澎湖絲瓜

臭肚魚採用醃酸瓜去清蒸,很特殊的風味,有別於傳統的蒸魚。

醃酸瓜清蒸臭肚魚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